签文可以给别人看吗古代签到的说法
前言
追溯至浅草寺的签诗,我们得以窥见最早、最完整的资料,它们源自南宋时期的观音灵签天竺寺。南京附近的天竺寺虽已不复存在,但其观音灵签在海外寺庙中流传至今。
谈及签诗的起源,我们不得不提及五代十国时期。当时,前蜀面临后唐的威胁,局势紧张。统治者王衍为了扭转乾坤,带领后宫团队四处求神问佛,成立宫廷进香团,并亲自前往四川各大寺庙,以求国家运势。其中一次,他前往张恶子庙,求得一签,预言国家命运。这个故事成为签诗最早的传说之一。从那时起,庙里的抽签服务逐渐普及,为贵族和平民所使用。
签诗的属性在最初并非如今我们所见的四句诗,而是以短句或四字为主。那么签诗是从何时开始被人们当作占卜的工具使用的呢?虽然这个问题存在争议,但从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汉代已有用竹签占卜的习俗。说文解字中签名的存在已经告诉我们古人用竹签来验证上帝的旨意,判断吉凶。我们可以推断,古人很早就开始用抽签来占卜吉凶。
自那次经历之后,每当徐霞客的人生旅途出现迷茫与困惑,他便会寻求一种特殊的指引——上帝的亲笔签字。
《正统道藏》这部典籍,编撰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其中收录了诸如“嘉济江东王灵签证”、“四圣真君灵签”等古老的签诗目录。这些签诗目录中的签名数量并不固定,格式也各异,特别是梓潼(文昌签名)和城隍签名更是各具特色。
其中,四圣真君灵签大约起源于北宋之后,共有49首签诗。每首签诗均为四句七言,并附有“圣意”以解释签意。这些解释详细说明了签意的好坏,并指导求签者如何趋福避祸。求签者在求签前需向四圣真君(包括天蓬大元帅真君等)祷告,然后根据所抽得的签诗来卜问吉凶。
提及天蓬大元帅真君,人们或许会首先联想到《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但实际上,天蓬元帅原是北斗七星的一颗星,后被《西游记》的作者套用,造成了人们的误解。在唐宋时期,民间流传着念诵《天蓬神咒》以求得平安的习俗,这也从四圣真君的签诗中得到了反映。
而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有关于签诗的精彩描写。如王熙凤在病重之际,梦见已故的秦可卿后,特地去散花寺求签。她抽到的大吉签中,隐藏着诸多巧合与深意。红楼梦善于使用隐语和伏笔,签诗中的文字往往影射着人物的命运与结局。例如其中的签诗“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无限的风景都被占据”,虽表面描述风景,实则暗示了主人公王熙凤的命运转折与悲剧结局。
随着明朝以后印刷术的普及,信徒们开始将神明的建议与签诗相结合。寺庙为方便信徒,会将写有签诗号的竹筒摆放出来,让信徒摇动后抽取,再根据号码求得对应的签诗。这些签诗不仅仅是简单的吉凶预测,更融合了八卦、古人故事、易经、历史典故等元素,成为了一种国学大成之物。
对于签诗的解读,古人认为在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时,求签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毕竟,没有人能预知哪条路是正确的。然而在现代看来,所谓的占卜签诗大多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签诗的真实性,我们可以持保留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历史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
1. 《正统道藏》
2. 《说文解字》
3. 《祛疑说》
4. 《玉壶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