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的例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读音
人生在世,与身边人的交往是一门必修的学问。面对职位高于或低于自己的人,如何以正确的态度与之相处,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挑战。古人对于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孔子曾说:“上交不奉承,下交不渎”,这是交友待人的一个重要原则。古人认为,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应当出于讨好目的,而应当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尊严;与地位低的人交往则不应该傲慢轻视,要保持谦逊和尊重。这一传统智慧值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和借鉴。
历史上有很多能够践行这一原则的人物,宋代孙少述便是其中之一。他与王安石有着深厚的友谊,但面对王安石的升迁,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原则。当王安石成为宰相后,孙少述并没有刻意与他保持联系。而当王安石失去权力地位时,孙少述则给予了他安慰。这样的交往方式,既不失自己的原则,也体现了对朋友的真挚情感。这种交往方式,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在今天的社会中,“上交不奉承,下交不渎”的智慧同样适用。当我们面对上司或长辈时,应该保持谦逊和尊重,不因为职位的差异而失去自我;当我们面对下属或年轻人时,也应该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因为自己的地位而傲慢轻视他人。这样才能建立起健康、平等的人际关系。历史上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蜀汉时期的大司马蒋婉和杨戏的故事。蒋婉在面对杨戏的不恭时,并没有生气或指责他,而是理解了他的个性并接受了他的沉默回答。这种理解和包容体现了“下交不渎”的智慧。当部属尊重自己时做到“下交不渎”相对容易,但如果部属与自己有矛盾时仍然能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更高的修养和雅量。通过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时刻铭记这一原则并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