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经
《天宝经》,亦称《玉元子天宝经》,据旧题乃宋人谢和卿所著。全书以阴阳学说为纲,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葬法之道。内容精炼,分为十二段,每段都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葬法之首,明确指出阴阳二路的明晰是葬法的关键。只有掌握了阴阳之理,才能准确选择穴位,实现一葬成福。这其中涉及到标竿深浅、后接前迎的技巧,若处理不当,则难以造福;顺逆之差,则可能导致功亏一篑。学者需明饶减法,认真观察脉络,方能领悟葬法之精髓。
第二段讲述如何观察山脉脉络,分清阴阳二字作为根本。看脉需从上而下,先观察分水线,再确定穴位位置。合适的穴位应当符合一定的凹陷形态,并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学者需仔细观察,审慎判断,方能掌握葬法的要领。
第三段阐述了阴阳二气的升降变化与穴位选择的关系。阴从天降,阳从地生,需要根据地势的急缓来确定穴位的位置。还需要观察土壤的状态,选择合适的葬口。
第四段强调了穴位周围环境的观察与分析。好的穴位应具备尖圆形态,并且处于阴阳二字的位置。在挖掘时需注意避免破坏重要的部位,如口鼻。还需要观察前后左右的环境,确保证应分明,才能确定具体的穴位。
第五段告诫人们不识阴阳不可乱葬。葬地需止于串脉之处,同时注意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规律。在选定穴位时,需慎重考虑偏左偏右的位置,确保分寸无违。
接下来的段落详细阐述了脉来尽处的穴位辨别、深浅明堂的分辨、后头标竿与前头观水的配合、聚散阴阳的匹配、饶减定毫厘的重要性等。每一段都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最后一段总结了全书的主旨,强调了阴阳相半、观来脉、前接后迎的合理性,以及急缓消详的必要性。世间穴法虽多,但一通百通,关键在于理解阴阳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