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什么说法?立秋是早上好还是晚上好?
农历七月,秋风送爽之际,立秋节气翩翩而至。谈到立秋,众说纷纭。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中,农历七月一直被认为是鬼月,带着一丝不吉祥的气息。人们习惯上把这个月份看作是一个充满忌讳的时段。那么,在2022年的农历七月,每一天的日子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呢?让我们跟随香港风水师的脚步,来一竟。
立秋,这是个充满故事的节气。在民间,立秋有着“早立秋”和“晚立秋”的有趣说法。这一说法的起源,与我国的古代历法息息相关。立秋标志着农历七月的开始,同时也宣告了秋天的来临。天气逐渐由热转凉,三伏天即将结束。虽然之后可能还有“秋老虎”的反扑,但每年的天气变化都有所不同,因此有了“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俗语。
那么,立秋都有哪些忌讳呢?
忌行房。立秋之后,天气虽然仍然炎热,但昼夜温差逐渐拉大。古人认为,秋冬季节是养精蓄锐的时候,行房会损耗体内阳气。
忌打雷。在湖北孝感,人们忌讳立秋时节打雷。有句民谚说:“立秋雷电,天收一半。”而在河南淮阳,人们则认为立秋日有雷声,预示着会有水灾。
忌洗澡。在山东莱西地区,立秋这天有忌洗澡的习俗,否则身上可能会长出“秋狗子”(即痒子)。而在黄县一带,则认为立秋洗澡会导致秋后拉肚子。
还有忌下雨、忌出虹等说法。在河北新河,人们忌讳立秋日下雨,认为这会引发连绵不断的雨水,影响收割。浙江遂昌则有“立秋雨打头,无草可饲牛”的说法。而在山东牟平、江西南昌、江苏常熟等地,立秋这天也忌讳出现彩虹,认为收成会减少。这些忌讳和忌雨的原因类似,都是因为雨后才会出现彩虹。
立秋,是一个充满故事和说法的节气。无论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都代表着季节的转换和天气的变化。而以上的这些忌讳和说法,都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读和期盼,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